从“教育空间”到“空间教育”
变化、组合、重构
游戏之于孩童,是生命力盈余的好奇心,是来自本能的审美活动(席勒游戏说)。蕴藏着“变化、组合、重构”的创造性与丰富的艺术感知。
儿童的咿呀学语亦是如此,从最单调的语词伊始,在循环反复的强化中,字词经历“变化、组合、重构”,这为幼儿日后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设计之于设计者而言,是创想与空间的碰撞,更是点、线、面不断的交织,在想象力加持下持续进行的“变化、组合、重构”。
在此次项目中,设计师不再因循守旧于传统“教育空间”封闭性、固有化等属性,而是着眼于支持开放、包容变化的“空间教育”——尝试构筑灵活多变的空间,让空间会说话,通过“变化、组合、重构”,从而达到与儿童对话,支持儿童自主游戏的功能。
变化
表征的空间
线条,由不计其数的“点”连续而成;面,是无限条“线”的汇聚。
设计师以白色为基底,搭配明快马卡龙色与温和莫兰迪色奠定空间自由、开放的氛围。对于大厅的空间划分,我们让线与面交织,再加以组合。从大空间中划分出多重小空间,丰富空间维度与功能性,加强前厅视野纵深感。
“弧线+直线”的流畅感、多造型立面结合的设计满足儿童眺望、钻洞、攀爬、俯视等行为心理。通过滑梯、矮楼梯的形式勾连上下层空间,使大厅空间保持“开阔又连接,开放又私密”的整体感。
大厅另一侧设置休憩区,软沙发、童趣木椅、高低围桌营造温馨氛围。无论是教师还是儿童,半开放、半隐私的空间设计巧妙地贴合其交流需求。
在吊顶设计大小不一、或平面或立体的“圆”。传统文化里,圆寓意着和谐自然、完满无缺,希望在此休憩者能感受到温馨和暖的氛围。
空间的话语隐藏在空间里,空间教育并非枯燥的课堂式教学,而是自由自在、触发幼儿感知的潜移默化。让儿童在共享、开放的环境中成长为“世界的小公民”,抵达属于她/他的“最近发展区”。
组合
文化的步入
文化,始于山水,藏于言语,是一方水土的精神内核,是一方住民的劳动结晶。
将建筑空间与文化结合,空间的语言便觅得其起源,有形所依。我们追溯一方土地的文化根脉,将泉州本地的茶文化引入幼儿园,以达成一种文化的交叠与融合。
茶道,是我国悠久的国学之一,被视为一种生活艺术,泉州人以茶为媒、以茶修身。
我们以清幽静雅的茶室为灵感泉源:讲台立面设置格柜,添得几番古意;茶案贴合幼儿身高设计,茶具一一井然排列;案边配以蒲团——“草席蒲团不扫尘,松闲石上似无人”中的幽静禅意便于空间中延展开来。
香泉浮茗碗,清影映窗廊。吊灯的飞檐式设计,如静中取动,正是于一叶见方寸,于一茶现万千。有了茶文化的参与,空间内涵被逐渐放大,空间教育便有了根基。
重构
生发的情境
在电影术语中,有一个原为建筑学术语的词汇“蒙太奇”,其原意为“构成”。其中“叙事蒙太奇”手法以交代情节、展示事件为主旨,按照情节、时间、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、场面和段落,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。
我们借鉴此手法,将原有的空间素材拆分打乱,按儿童心理的因果逻辑重新排列组合——即“重新构成”,以达到引导儿童自主的游戏行为的空间教育。
秉承STEAM综合教育理念,木工室、科发室、美工室与阅读室位于同一楼层,相互联通。STEAM教育是集科学(Science),技术(Technology),工程(Engineering),艺术(Arts),数学(Mathematics)多领域融合的一种综合学科教育。
传统教育中,功能空间多为表面的图形符号。而遵循“跨学科”与“领域融合”的原则,实质应重视空间与环境的一体化设计。
因而,设计师运用窗口、半围合等形式打破功能室的边界感,让幼儿对多领域整体感知,而非割裂、单调的被动接受。
但是,不能因追求整体的融合而抛弃每一领域的独立与特殊性。在空间细节上,我们作出了不同领域的区分。
建构室与木工室采用大面积原木色,保留自然质朴感,营造出一种林中小屋的木质情境。自然的空间情境让孩子渴求“触摸自然”,空间在沉默着“邀请”孩子打开动手能力的开关。
阅读室注重静谧的阅读氛围营造,温暖的低明度黄色让孩子从高活跃度的活动中安静下来,从而徜徉于绘本世界,坠入想象力之海。
高侧窗设计充分提高室内自然光环境,靠窗的矮台阶与多造型座椅的设置更贴合儿童个体化多样性需求。
中央围合矮书架的里外空间具备放置书籍、供幼儿坐卧的功能性。在美观实用的基础上,我们借助上方网状灯罩,构筑“鸟巢”的隐喻——书如家,儿童如雏鸟,在此安居。
在美工室的空间设计上,则运用国画“留白”的创作手法,为孩子想象力的发挥提供“惟长堤一痕、湖心亭一点,与余舟一芥、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”的空间余韵,如余音袅袅绕梁,虽无形却胜似有形。
科发室需要充足的素材为儿童的好奇心“持续充能”,在中央区域我们设置环形水池,吊顶上的水纹面镜与下方流水相呼应。不仅如此,奇妙的半球形小屋为幼儿独立思考或探索未知提供了空间,地面动线与色彩勾起幼儿对宇宙与海洋的无限遐思。
小结
从“教育空间”到“空间教育”,需要设计者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洞察剖析,运用多种设计技巧与元素在“变化、组合、重构”中诉说空间话语、阐释文化底蕴、营造教育情境。只有如此,空间才能达到其教育目的,幼儿的身心才能够自由全面的发展。
申明:禁止以商业性目的使用『希园设计』的内容,非商业性转载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