融通艺术与自然
缔造动态生命园所
设计概念
此次项目我们踏入闽之东南,依山傍海的一方小城。暖热湿润的气候持续带来充沛的雨水,水与温度的双重滋润下,绿色的生命成长为茂盛的森林。
远观鹫峰披黛,近看龙江挼蓝,孩子在自然中生,自然里长。我们从“森林”寻得一点灵犀,给这方土地的孩童觅得一个答案。
孩子归宿于森林,森林生长于自然。无论是在根植于中华大地的活动、行为课程中,亦或在远隔重洋的蒙台梭利、瑞吉欧、华德福教育中,“自然”总与“艺术”一词形影不离。艺术是人们以自身独有的方式认识世界的一种现象,往往需要自然的参与,同自然结合。
“艺术来自于自然,同时又高于自然,是人化了的自然”,我们尝试将艺术与自然相融通,让孩子们置身艺术的自然里,童年方能绽放其独有的亮色。
小手扣响|艺术之门
校名墙选用白色为基地,辅以简洁的三原色。下方设置一方小花坛与一扇小小童心之门,我们通过一种艺术化的比喻,既暗含儿童如蓬勃生长的幼苗之寓意,又暗喻“自然”与“艺术”的双重主题。园所的logo展现出“师与幼”在自然中携手成长的美好愿景。
构建|音乐流淌的栈道
大型玩具永远是园所的主旋律,一方面决定着幼儿户外活动的质量与积极性;另一方面,它是家长立于园外所见的“初印象”。我们将栈道与流水结合,力求在有限的场地上最大化孩子的户外活动空间。
水底翻起的音乐在潺潺流淌,描写梦意与春光。栈道以“音乐”为主题,运用喇叭、音符等元素为外立面点缀亮色,栈道连接处的小空间选用“凤管鸾笙”、“琴声瑟瑟”不同造型。观景平台下方,增置“短笛风铃”,微风徐来,水波不兴,袅袅笛声起。
平台采用双重空间规划,上方栈道是诗意与自然的休憩场,供孩子远眺、嬉戏。下方则是挥洒汗水、体验童年的最佳运动区,有锻炼认知与数学的珠算、翻转墙;也有释放活力的圆盘秋千,蜘蛛、轮胎爬网;还有锻炼体能耐力的荡桥与吊环,每个孩子都能在其间获得无穷乐趣。
赋予童年成长|的绿地
01
童趣盎然:小小足球场
将自然归还给蓊郁森林,在大型玩具的一侧我们设置了一方绿地——足球场。足球不仅利于提高孩子的运动热情,而且对团队合作能力有显著帮助。人工草坪既能防止幼儿运动损伤,又与周边高大乔木遥相呼应,演绎视觉美感。
02
妙手偶得:创意作坊
移步换景,穿过层层树林才能见到一所神秘矮人小屋——手工创作坊。生动童趣的造型为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,一双小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。小屋以北,几簇灌木相互围合而成花箱迷宫,孩子在其间或躲或藏,被自然环抱。
种植区选用小巧而不规则的形式,以填充游戏步道边的空白。校园建筑整体边缘的通道采用人工微地形设计,注重儿童对游戏性、探索性的需求,搭建自由跑跳钻爬的游戏空间。
03
热砂乐园:自然的馈赠
沙池同样是激发儿童运动活力的场地。我们摒弃传统的沙池形式,因地制宜地构造一方热砂乐园。简洁的栏杆将沙池围合,边沿坡道设置障碍板、滑梯,丰富孩子的游戏选择,又自然而然地形成独立的游戏区域。
沙池的外形犹如一只金色蝴蝶,在林中翩然起舞。其中的大型玩具为游戏空间提供纵向的延伸,而沙子又是天然软垫,提供了充足的安全感,孩子们会勇于并乐于尝试一些更具挑战性、探索性的游戏行为。
结语
愈是艺术的造物,就愈是属于生命的本真;愈是自然的东西,就愈能揭露童年的真谛。艺术与自然的一次巧妙合作,得以让童年返璞归真。与自然链接,同森林交友,是每个孩子,乃至每个成人的必经之路,愿走过半生,童心不泯。
申明:禁止以商业性目的使用『希园设计』的内容,非商业性转载请联系我们。